写于18-19岁

学生期间,多积累,多读书。多积累的是人脉、知识和为人处世的经验。在校园里积累经验是最划算的,如果这些本该在学生阶段积累的道理,却到社会上才做碰壁和积累,将会付出惨痛的代价;多读书,要读的是别人的思想,花鸟鱼虫固然是天然趣,任孝廉礼立的是忠义魂。此间要参透的,是高尚悲悯的人性,矜贵持重的品性,洞明豁达的修养,坚而不舍的理想和追求。

宁愿向生活挑战,而不愿过着有保证的生活;宁愿要达到目的的激动,而不要乌托邦的毫无生气的平静。

勤积累。锻炼我们延迟满足的能力。职场上也能够看得到,凡是付钱付得频率特别高的,往往都是收入不高的工作。希望一单一结,每一单都要结,那你只能干体力劳动;你说我一个月一结,那就是社畜打工;如果我能够接受年薪,那就是高管。甚至愿意跟着公司上市,那你的延迟满足感更强。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。

既要能“上山”研究,也要能“下山”实践

下决心。所谓成长的本质,拥有多少才能固然重要,所处的环境、当事人的想法和决心也是非常重要的。你以为自己很努力,觉得大家都只是在工作而已,可是多年以后,你却发现自己早已被别人远远地甩在了身后。个人的成长与公司的成长无关,而与其是否愿意不断挑战不擅长的事,以及其所下决心的大小有关

广社交,社好交。这本不是我所擅长的,我是一个理科生,并且从事IT行业的技术领域。这个行业普遍的现象就是天天对着电脑谈情说爱,每天不是从Github搬砖就是右键桌面点击“刷新”。就像钟珊珊的农夫山泉一样,我们并不生产代码,而是代码的搬运工。我们这行普遍不善于交流。光社交并不是无一保留的全盘输出,“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”,不要轻易开口说话。曾经的我习惯多说,现习惯于多听,希望做到“人狠话不多”哈哈😃

而人脉是最值钱的,是无价的

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,主动向身边人请求解决方案。我请教了父母,我妈是国企的人事经理,我爸是国企的营销总监,理论上他们带出来的孩子都不会存在交流上的问题。这一定是我自身问题。我决定作出改变!毕竟人类的本质不是复读机,是灵长类动物,是群居动物。[要警惕的是:独立人进入社会后,智商(判断力)会降低。]人类本质上不存在交流的BUG,除非你没有语言能力。论算力是需要对等的,而我们IT人都可以和计算机这种高算力的交流,更何况是跟时不时脑子卡壳的人类呢?所以父母给我的解决方案就是主动地多说话,多交流。他们也替我请教了高人,高人说我不久会有忘年交。所谓忘年交即比自己年长许多的人。我起初听到这些不以为然,我觉得这是“不可能”的,连同龄人都无法沟通,怎么跟年长许多的人沟通。直到,一个早就加过我联系方式的“中年男性”,吸引了我的注意力。那天我正好在杭州华为开会,开会的时候有个现在在字节跳动的前网易的大佬,我们正好提到网易牵头的一次会议,第二天我就看到那位老师的朋友圈发了一条关于“感谢网易牵线与中科院搭桥”的推文。更有缘的是,我主动联系了他,与他洽谈如流。后来得知他是杭州日报集团的高层,浙江省城市大脑核心技术企业掌门人。他跟我相差了三四十岁,而正如他口中不断说的,这是“忘年交”。我从他身上学习到很多,到他们公司参观学习,他也偶尔到我们家里歇脚,偶尔一起出去拍拍照。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。所以也许你们无法和同龄人沟通是正常的,可能需要和比自己年长许多的人方能畅谈。我建议每个人都有忘年交,这件事不能急于求成,"无欲速,无见小利,欲速则不达”,如果你特别想快,你可能就掉坑里边,就凉了。就像我,本就对忘年交没有想法,我和我的忘年交之见没有什么利益关系,都是无欲无求的贤者状态。

其实不管是信息化还是智能化,这最核心的技术都是算法,归根结底都是数学基础,可是我们现在可能更多的关心的是商业模式、可视化等,即使是号称人工智能的,绝大多数也都是用的现成的东西,真正在算法上的研究太缺了。

不要指望先富带动后富

中国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 很多人见面先要问你的谋生方式 以便于他们计算 对你的尊重程度 以及可利用资源的多少。2019年收入最高的20%人群占有全部收入的48%,而收入最低的20%人群之占有全部收入的4%。经济增长过程伴随着生产率的提高和各种新机会的不断涌现,虽然不一定会降低收入差距,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贫富差距代代相传。人力资本无法不折不扣的代代相传,但房产和存款却可以。(聪明人的孩子不见得更聪明,学霸的孩子也不见得就能成为学霸。即使不考虑后天教育中的不确定性,仅仅是从遗传角度来讲,父母一代特别突出的特征也可能在下一代中有所减弱。因为这种均值回归现象,人力资源很难100%地遗传,但有形资产不受这种限制,若没有遗产税100万还是100万,100㎡的房子传给下一代还是100㎡。所以并没有什么神秘的经济力量会自动降低收入不平等,“先富带动后富”也自然不会发生,而需要政策的干预。不断扩大不平等会让社会付出沉重的代价。

不要指望社会为穷人资产重分配

并且美国种族冲突根本原因之一就是黑人贫困。黑人家庭的收入中位数不及白人的60%,且这种差距可能一代代延续下去。一个出生贫困(收入最低的20%)的白人,逆袭成为富人(同代家庭收入最高的20%)的概率是10.6%,而继续贫困下去的概率是29%。但对一个出生贫困的黑人来说逆袭概率只有2.5%,继续贫困的概率高达37%。

坚信贫富差距将导致内部战争

中国的农村人口占四成,但农业收入仅占GDP的一成,四成人口分一成收入,收入自然就相对低很多。就算部分农民也从事非农经济活动(很难统计),收入也还是相对低。所以要鼓励更多人进度城市,尤其是大城市。因为大城市市场规模大,分工细,哪怕低技能人口生产率和收入也相比农村更高。

年轻人要谨慎选择所奋斗的城市

城市化是必定的“大势所趋”。大城市也不能一味地只收“高级人才”,商务办公楼宇的例子:很多服务业人员离开,餐厅成本急速上升,一些餐厅甚至倒闭了,剩下的也都涨价了,于是带饭上班的白领越来越多了。如果一个城市只要高技能人才,服务业价格会越来越高,收入会被生活成本侵蚀,各种不便利也会让生活质量下降。靠行政规划来限制人口规模,成功的例子不多。经济在地理上聚集程度也依然在加强,没有减弱(城市化)人口不断流入的城市,规划人口往往过少;而人口不断流出的城市,规划人口往往过多。涌入城市的人是来工作和谋生的,他们不仅分享资源,也会创造资源。上海老龄人口占户籍人口35%,若没有不断的新鲜血液融入,社保无法维持,养老服务无法维持。但这些新移民提供的共欧诺个服务范围有限,孩子上学困难,看病报销困难,无法安居乐业。存在很多年的“留守”问题,也会继续持续!

国家遗产税
日本70%
美国50%
德国50%
中国香港0%
中国台湾10%(2009年前50%)
中国40%

想实现成功极难,但下一个成功最难。成功者也许注定失败,无论是人还是组织,基业长青是偶然。下一个成功最难,因为成功指的就是环境选择了那些成功者,问题是环境会变,而成功者几乎跟不上环境变化,他们向以前的环境过度优化。从事后来看,总是因为成功者最好的适应了环境。INTEL总裁说,想要在那个时代出头必须做到三点:1、不要追求差异化,不要想着去造“更好的电脑”——通往更好的电脑路上,处处是先烈的尸体。2、抢跑、抢跑、抢跑,重要的事情说三遍。先发优势非常重要,利润属于且只属于先发者。3、按大规模生产预估产品可行的最低售价,剩下的事情就是把成本降到与之相符。(血拼成本)

“好运坏运”只是脑部的认知,只要冷静分析,就知道那不过是错觉而已

但成功的智慧的保质期太短,成功者适应环境,但是环境会变,怎么变则无法预知。无论当时还是现在,只有全力以赴才有成功的可能。思想上要全力以赴,操作上要不留余地。人是一种难以抵抗诱惑、容易骄傲的生物。成功的体验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忽略最基本的问题,比如说尝试开连锁店时,当第一家店获得成功,往往第二家就会因为“成功的体验”而失败。

时刻为他人着想,以与他人共同生存下去

如果你想成为下一个成功者,最短的路就是做现在的成功者认为毫无意义的事情,做那些他们知道你在做什么,但没有兴趣过来掐死你的事。直到有一天,等他们很想掐死你的时候,晚了,轮到你掐死他们了。《孙子兵法 · 军争篇》讲兵之法,围师必阙,包围敌军后必须留下一个缺口,让对方有条逃命的路,这不是慈悲心肠。有地方逃,他才不会跟你拼命。“归师勿遏,围师必阙,穷寇勿迫”,企业也用得着这个逻辑。比如铁路是垄断的,公路运输和航空是一个完全竞争,一个是有限竞争,是不是一定会刺激铁路搭配垄断?不见得。公路和航空的存在,为那些不满铁路垄断、转换成本最低的客户提供了退出通道。剩下的要么是能忍的,要么是走不起的,从而垄断变得更加坚实。

人生·工作的结果 = 思维方式 x 热情 x 能力

以上内容部分摘自现阶段所读书籍。

留下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富强民主文明和谐